精彩推荐
关注质量提升 优化作业设计——朱彩娟工作室联合“檀山”协作型教共体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关注质量提升 优化作业设计
朱彩娟工作室联合
“檀山”协作型教共体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为贯彻落实关于“双减”政策的文件精神,提升工作室成员教学技能,更新教学理念,促推作业设计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继续发挥协作型教共体引领校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朱彩娟名师工作室联合檀枫小学教育集团檀枫校区、山潭中心小学协作型教共体,于11月22日举行“关注小学数学学科质量提升‘檀山’协作型教共体教学研讨活动。
专/ 题/ 讲/ 座
《让作业布置与批改真实地发挥育人功能》
上午,工作室导师朱彩娟老师进行了《让作业布置与批改真实地发挥育人功能》专题讲座。
朱老师首先分析了当前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提出学校要提升担当意识,教师更要有教育智慧;随后指出提升课堂质量和锐意作业改革是学校双减的方向。
如何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需要我们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顺应政策,突破误区,有所创新。朱老师强调在作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精准并能突显个性化。除知识巩固类作业外,适当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比较分析、自评互评中得到提升。
最后,朱老师对当下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做出了如下设想:
1.作业布置初心要纯良,更要有伸展空间;
2.作业批改的能力与作业布置相匹配,提升作业批改的严与导
……
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面对双减,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让作业在双减的沃土上开出不一样的花!
课/ 例/ 展 / 示
名师工作室成员、“檀山”教共体教师课堂展示
课题
《百分数的认识》
授课教师
朱群燕(山潭中心小学)
第一节是山潭中心小学朱群燕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朱老师首先用学生熟悉的名言“天才就是10%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引出百分数;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上,朱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读写;接着利用3个素材,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对概念的理解落到了实处;练习设计联系生活层层递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题
《对策问题》
授课教师
鲁瑛(檀小集团檀枫校区)
第二节课是四年级上册《优化:田忌赛马》为主要内容的《策略问题》。
鲁老师以“出扑克牌游戏”激趣引入,提出质疑:为什么老师会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所有方案,并判断每种方案中谁获胜。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找出能获胜的方案,分析获胜的方法。鲁老师再用典故“田忌赛马”和生活中的“比赛问题”来巩固获胜的方法。以游戏开始,同样以“取扑克牌游戏”结束,在一轮一轮师生游戏中探究获胜方法。一整堂课,学生都在游戏中学数学策略问题,学习气氛浓厚。
课题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梅永君(定海小学)
第三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植树问题》。
梅老师这节课整合了三个例题,把全长100米改为20米,化繁为简,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发现“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对比分析不同点,用“一一对应”法沟通三种情况的联系,并发现规律。再用一道开放题来巩固“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寻找生活中“植树问题”的例子,很自然地过渡到练习中。梅老师设计的练习具有梯度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内容丰富,注重学生对“画图法”的体会,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植树问题”这个数学模型。
课题
《认识周长》
授课教师
夏琦飞(檀小集团檀枫校区)
第四堂课是三年级上册的图形课《认识周长》。
夏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引入“周长”。基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强调周长要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通过找6个图形的周长,引出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揭示了完整的周长概念。有学生认为:圆不好用尺子测量,所以没有周长。夏老师抓住学生的疑问,顺势引出图形周长的测量,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周长,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进行生生评价,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练习设计有层次,从基础题到开放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学/ 科/ 观 / 察
六年级数学学科质量观察
活动当天下午,在山潭中心小学,进行了六年级数学学科质量观察活动,了解课堂教学质量,便于后续进行数据分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提升。
专/ 家/ 点/ 评
李平军老师、陈邦业老师
朱彩娟校长、王一鸣校长
结合四堂展示课的教学过程和六年级数学学科质量观察的初步结果,定海区教研员李平军老师和陈邦业老师、工作室导师朱彩娟老师和山潭王一鸣校长,分别对几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对双减下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学科质量的提升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肯定了几位老师的整合思想、方法指导、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中出现的特色与亮点。同时也对课堂中的教师引导方法、教学质疑点、数学教学的严谨性进行了指导。
专家们指出教师在每堂课的磨练中,要多质疑、多思考、多钻研。同时针对双减的大环境,要在作业设计及精准教学下功夫,尤其是计算教学,要牢牢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努力提升计算的正确率。
聆听专家的评课,我们也受益匪浅,加深了对这几节课例的深度思考。让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路上,不断地砥砺前行。